首页 > 专题 > 详情
奥运快评丨“饭圈”陋习,可以休矣
时间:2024-08-08 来源:三湘都市报
分享到

三湘都市报全媒体记者 陈普庄

“#陈芋汐 压分#”,当这样一个话题出现在社交媒体的热搜榜上,心头难免涌出一股不适感:“饭圈文化”,又来搞事情了。

果不其然,溯源这条热搜的流量痕迹不难发现,中国运动员全红婵和陈芋汐参加的女子10米台决赛结束于北京时间8月6日22时30分左右。这条热搜的流量峰值出现在北京时间7日凌晨,且其过程几乎没有任何酝酿和铺垫,阅读量、互动量瞬间飙升。

这很难不让人怀疑,这是一波有预谋、有组织的“带节奏”。

相关话题的页面截图

无独有偶,2023年11月22日,2023年全国跳水锦标赛暨巴黎奥运会、多哈世锦赛选拔赛,上海队选手陈芋汐以436.80分夺得冠军,广东队选手全红婵以427.60分获得亚军。当时,有自称全红婵粉丝的观众,以“打分低了”为由,在看台上对裁判大吼大叫。此后,陈芋汐甚至遭到“网暴”。

两件事情是否有关联,尚不得而知。但“饭圈文化”对体育圈的侵袭,让人不胜其烦,却是不争的事实。

乒乓球女单决赛后,部分打着孙颖莎粉丝名号的观众,朝着夺冠的陈梦喝倒彩,甚至竖中指——丢人,都丢到国外去了。往小了说,有辱斯文,往大了说,有失国格。

我们坚持给“饭圈文化”打上一个引号,只是因为说它是“文化”,其实是对“文化”的亵渎。

心理学家指出,“粉丝”追星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将对自我的期望投射到偶像身上,寻求心理满足和安慰的过程。这种心理投射,容易产生对偶像的过高期待,对偶像私人生活的过度关注,从而引发情感、经济上的过度投入,甚至发生过激行为。

“饭圈”不良现象,一方面源自这种心理机制,另一方面,与一些娱乐公司利用受众心理,塑造艺人“完美”假象,无节制商业推广,脱不了干系。

但体育圈不是娱乐圈,运动员比的是成绩而不是脸蛋,靠的是训练而不是包装。即便是职业体育给运动员带来的商业价值,那也是以实力说话,与“饭圈”追捧的流量明星有着本质区别。

流量不是魔鬼,“饭圈”原本也只是一个中性词。但流量密码一旦掌握在少数别有用心的人手中,便会成为搅乱社会风气、污染公众视线的乌烟瘴气。

据悉,公安机关网安部门高度重视“饭圈”乱象,积极会同有关部门依法严厉打击相关违法犯罪行为。8月6日晚,北京公安机关将在网上发表诋毁相关运动员和教练员言论的犯罪嫌疑人贺某某(女,29岁)抓获归案,依法对其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奥林匹克的纯洁不容玷污,体育不是泄愤的痰盂,网络更不是法外之地。


女子10米台决赛后,全红婵和陈芋汐紧紧拥抱在一起。 图片来源:直播视频截图

让人感到欣慰的是,多条关于全红婵和陈芋汐在赛场内外亲密互动的视频在网上广为流传,赢得广泛点赞:女子10米台比赛结束后,全红婵一路小跑找到陈芋汐,两人紧紧拥抱。早几天的发布会上,全红婵说:单人比赛更紧张,因为身边没有陈芋汐。陈芋汐则说:双人比赛更紧张,因为除了“我俩”,没有队友并肩作战。

“以前全妹输了说压分,现在乐乐输了也说压分,乒乓男队大头被网暴,女乒决赛也是,现在又整这出”“两个妹妹关系那么好,我说你们何必呢,还质疑起专业裁判来了”……而观察这些带节奏的话题下,大部分网友也都在呼吁,聚焦比赛本身,尊重每一位运动员的成绩,反对“饭圈文化”的干扰。

一个又一个耳光,扇在了带节奏的人们的脸上,这也太有“节奏感”了。

责编:陈舒仪

一审:冒蕞

二审:周文博

三审:朱定

来源:三湘都市报